Yi Wei et al.通过因子实验,确定了行走速度和流量对单层条带尺寸的影响较大,且这两个参数是相互独立的。他们还观察到流量对3D打印条带变形的影响更大。此外他们还进行了间隙距离表征实验,即在间断的平台上进行打印,以确定混凝土条带在不发生显著坍落度的情况下能够跨越的最大距离(在桥接层上坍落度大于2 mm视为显著坍落度),得出最大间隙距离为10毫米。
Jolien Van Der Putten et al.通过实验研究了3D打印砂浆工艺参数与成形组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两种不同工艺参数(打印速度和层间时间)对新鲜和硬化状态下组织的影响,通过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在打印速度较高的情况下,由于砂粒的动能较大,所施加的力也较大,所以表面粗糙度较高。
微观结构研究表明,在较低的打印时间间隔下,未水化水泥颗粒的数量较多,这一现象可能与为重建早期的钙-硅酸盐水合物(CSH)桥而提高打印层的需水量和进一步水化所需的水量减少有关。时间间隔越短,孔隙数量和孔隙分布越明显。增加层间时间间隔或打印速度都会降低打印试样的力学性能。该文强调,单个的工艺参数不仅会影响材料的结构行为,还会影响材料的耐久性。